文章

顯示從 1月, 2012 起發佈的文章

勳章

圖片
勳章是由政府、王室或國際組織頒授於個別人士或團體的榮譽證章,目的是為了表揚和彰顯受勳者對社會、民族、國家和人類的貢獻,包括在運動、軍事、科學、學術上或其他重大和特殊功勳或成就。對受勳者而言,是一種榮譽的象徵。另外也有祈禱獎章(devotional medal),穿戴以表示其宗教信仰。 在目前世界各國中,授與勳章的組織為政府,而受勳者多為文職和軍職人員,但受勳者的身份依各國的獎勵制度法令而有所差異。嚴格來說,勳章的樣式和受勳者都以軍職人員為多。而且,在法令中會明文規定受勳者身份、何種功勳可被授予該獎章及授予方式,並說明勳章等級、意義、規格、樣式和正反面圖案並規定其佩帶順序、位置等,相當考究。有些國家更明定,被授與某些勳章的受勳者,可以享有某些特權。 因為勳章都是由政府或君主所設立和授與,因此,勳章也會因時間沿革,即有些早期的勳章會因為政府的改變或君主的逝世而廢止。   元件 勳章的配件根據各國的不同情況會有所不同,實際上並不是所有的國家都具有以下的勳章配件,名稱和佩戴禮節也會有所不同。 頸飾 (Collar):環繞頸項佩戴的貴金屬項鏈,在肩部以護肩固定,只在君主主持的儀式以及一部分共和制國家(如法國、俄羅斯等)國家元首就職時佩戴。 - 徽章 (Collar badge):頸飾上的徽章,在不佩戴頸飾時,替代頸飾佩戴在綬帶尾端。 大綬勳章 (Sash):綬帶,由右肩斜至左脅佩戴的是授於平民的勳章,相反,由左肩斜至右脅佩戴的是授於王室成員的勳章,通常授於女士的綬帶寬度略窄於男士的綬帶。 勳章 (Order):佩戴於左或右襟下側位置,女士或配偶佩戴的勳章在設計上不同於男士配戴的勳章,它們通常附有一個蝴蝶結絲帶。 - 大十字勳章 (Grand cross):十字形勳章。 - 星章 (Star of order):實際上,除了大十字勳章以外,幾乎所有的勳章都是星形設計的。 - 副章 (Miniature order):在晚間宴會中替代勳章的小型勳章。 領綬勳章 (Neck order):中綬勳章,佩戴於領下位置的勳章。 獎章 (Medal):小綬勳章,佩戴於左襟上側位置的金屬獎牌。 - 十字章 (Cross):十字形獎章。 - 星章 (Star):星形獎章。 - 勳扣 (Medal clasp):軍事勳章的附屬配件,佩戴於絲帶上的金屬

紋章學

圖片
紋章學 (法文:héraldique;德文:Heraldik;英文:heraldry)是西方一門研究紋章的設計與應用的學問。紋章學一詞源自「傳令官」(古法語:heraut, hiraut),據說在中世紀的馬上比武大會上,騎士全身披掛,全靠盾牌上的紋章才搞得清誰是誰,大會上的傳令官就憑紋章而向觀眾報告騎士的比武情況(有點像今日的體育旁白),漸漸「傳令官」成了「紋章專家」的代名詞,紋章學一詞也就由此衍生。紋章的構圖、用色都有嚴格的規定,其研究除了作為文化史的一部分,還有助於歷史考證,例如用於斷定宗譜及鑑定藝術品、文物的年分。     紋章的起源 早期歷史 早在上古時代,不同的部落就試圖用具象的方式展現他們的特色:服裝和頭飾上分別擁有不同的顏色及符號,尤其是動物符號及相應的各類早期神祇。此種外在差別使得在戰場上分辨不同部落的戰士成為可能。 此種風俗承傳到早期文明出現之後,戰士們—尤其是古巴比倫、波斯及中國的將軍們偏好於為他們的軍隊製作具有同一圖示或者文字符號的盾牌和旗幟。在古希臘戰士的盾牌上也能找到不同種類的動物:如獅子、戰馬,獵狗,野豬或者猛禽。古羅馬軍團也使用他們獨有的象徵物。 在這一時期,盾牌上的圖形元素僅僅起到裝飾的作用。在戰鬥中,對區分敵我起到決定性作用的是軍團旗幟,戰鬥小組所持三角旗及戰士服裝顏色的差別。雖然此些粗糙的,僅僅顏色上的差別使得在較遠的距離上分辨敵我成為可能,但是,這些顏色卻會在每次戰役,甚至每次戰鬥開始之前被指揮官們重新選擇——就像是足球俱樂部在每個賽季和每場比賽開始之前會選擇不同的球衣顏色一樣(為了同對手的顏色區分開來)。 在此基礎之上,慢慢形成了較為固定的戰旗樣式(時至今日,也有一些戰團在國家規定的旗幟之外,選擇使用代表本團精神的特色旗幟,顏色和標誌。),這些相對簡單的顏色和標誌也被統一製作到戰士們的盾牌上,並逐漸演變出了盾牌紋章。 中世紀 封建時代到來之後,領主們也開始選擇屬於他們自己的象徵符號。在封建時代的大戰役中,成百上千的戰團參與其中。戰士們的裝備差異,因為兵裝製造者們更頻繁的技術交流,以及戰團中普遍採用的、繳獲後即收歸己用的制度,也漸漸變得不那麼明顯。在這樣的大趨勢下,盾牌上使用的顏色和符號變得越來越重要,人們也更傾向於使用更多的顏色和幾何形狀的組合。 直到十二世紀中葉,紋章的顏色及符號仍只和戰士本人相聯繫。使用者